
内部控制的分类
内部控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预防性控制和察觉性控制预防性控制是指旨在试图防止错误及非法行为的发生,或尽量减少它们发生的机会所进行的控制。预防性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主要任务是解决如何能够在一开始就防止错误的发生。例如,如果错误的发生是由于工作人员素质造成的,那么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来加以解决;如果错误的发生是由于工作人员故意舞弊造成的,那么通过划分职责互相牵制来消除作案的机会加以解决;等等。设计预防性控制首先应对可能产生的错弊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发生的种种根源,
宁波公司注册然后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把这些控制措施融洽到日常业务活动的处理程序中去。预防性控制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限制接近资产、授权控制、预算控制等。
察觉性控制是指旨在及时察觉和揭露发生的错误及非法行为,或增加发现它们的机会的控制。例如,库存现金每日账实核对,能及时发现库存现金方面存在的错弊。设计察觉性控制必须从掌握经济业务活动的规律和周期入手,研究和分析容易产生错弊的环节,设计出适当的控制措施,并把它们运用到日常业务活动处理程序中去,以及时反映、揭露和纠正出现的错弊。察觉性控制一般包括复核、核对、盘点、自动检查和平衡、编制账户调节表、进行预算或计划的差异分析等。
预防性控制和察觉性控制在具体措施上并非可以截然划分清楚的,有的措施既带有预防的性质,又有察觉的因素,如账实的核对措施,即是对出现错弊的查找,又能在人们心理上起到预防错弊的作用,因为查出错弊不仅可以“惩前恁后”,而且起到对工作质量的考核作用,使你不得不认真工作,减少错弊的发生。因此,预防性控制与察觉性控制又是统一的。
内部控制的其他分类
内部控制还有其他分类,如按控制手段不同,可分为组织控制、审批控制、核算控制、检查控制、反馈控制;按照内部控制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程序控制、目标控制;按照内部控制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
本文转载自
宁波公司注册www.0574nbkaiyuan.com